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以大文化引领大健康兼谈解放军总医院四位百岁(2)

来源:时代报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广西巴马等几个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诚然,这些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本地人的健康长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寿者的自我因素更为重要。笔

广西巴马等几个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诚然,这些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本地人的健康长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寿者的自我因素更为重要。笔者在归纳其中多位百岁老人的健康经验后了解到,他们最具共性的经验是“四个没有”:一是从小到老没有不运动的日子;二是没有违背自然规律的陋习;三是没有过高的欲望;四是没有药物滥用现象。正是这“四个没有”,让他们各自拥有一个永远相随而不见身影的“保健医”,时时刻刻为他们健身、御疾、延年发挥着巨大作用。

纵观古今中外的长寿之星,大多是文化巨星。中国古圣先贤方阵里,孔子和孟子的寿长分别为73岁、84岁,姜子牙寿长113岁。他们生活在医学不发达的上古时代,但他们的寿数放在今天也是比较高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米开朗基罗寿高89岁,曾经为世界和平大会作宣传画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享年92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作家萧伯纳以94岁高龄辞世。在中国当代百岁老人星河之中,文化巨星更为闪耀。比如,决心“与笔杆子共存亡”的著名作家马识途在百岁之年推出了《百岁拾遗》;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享年105岁,她在“回家”的前两年出版了268万字的《杨绛全集》;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享年106岁,辞世的前一年又奉献出20万字的《朝闻道集》;至于百岁和近百岁的哲学家、史学家、书画家和国学大师,更是数不胜数了。

以上实例说明,医学之于健康和文化之于健康,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但是,很多人长期存在的重医学轻文化的健康观念,使得自己少了一翼,这样的人,何谈健康?何以长寿?这些实例同时说明,医学的作用是被动的、单一的、滞后的,健康文化的作用是主动的、多元的、超前的。

需要廓清的是,近几十年来,文化种类和形式日益多元起来,人们的文化水平也在逐年提升,为什么健康状况却不如长寿之乡的那些半文盲或纯文盲的百岁老人?原因在于,文化有道有器, 有真有伪,有雅有俗,而近几十年不少受追捧的文化,过于碎片化、娱乐化、快餐化和浮躁化。这样的文化缺少正能量,对健康的益处不大,甚至是有害的。长寿之乡百岁老人所拥有的文化,属于“日用而不知”的传统文化,诸如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勤劳俭朴、顺其自然、崇尚和谐等。这样的修为和美德,被他们高度地融合着,使他们的机体和心灵产生了“邪不可干”的正能量,如此潜移默化而又天长日久,必然获健康,必然享长寿。品读这些老人,让人明白:这是文化多元的时代,也是文化稀缺的时代,正是这稀缺的文化,使很多人的健康状况打了折扣,使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出现了“井喷”。

告别自毁健康的时代 迈向身心健康的时代

近几十年来,很多人一方面渴望健康,一方面自毁健康。以下四种现象司空见惯。

现象一,明知生命在于运动,却偏偏足不出户,身不离车,从早到晚心甘情愿地让键盘和方向盘束缚着;偶尔出门运动,又成了手机的奴隶,发短信、刷朋友圈……天长日久,身心疲惫,百病丛生。

现象二,明知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损健康,却依然我行我素:一年三季露肚脐,一日三餐不定时,玩麻将不思归,喝美酒不辞醉……临床常见的胃肠病、关节炎、脂肪肝、高血压等疾病大多源于这些不良生活方式。

现象三,拿健康作赌注,天天加班或熬夜,透支体力和精力,使原本健康的身体每况愈下,甚至彻底坍塌,给自己带来痛苦,给家人带来负担。

现象四,迷信“神奇”养生产品和措施,今天吃这个,明天用那个,对所谓的养生讲座场场必到,对讲座内容深信不疑,囫囵吞枣。结果是:过度养生不养生,赔了金钱又伤身。

以上现象告诉人们,求健康是一件充满辩证法的事情,不能过度在乎,也不能毫不在乎。前文提到的四位百岁军医的共同做法是:生活简单化,锻炼常规化,毕生爱文化。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一流专家,四位老专家有足够的条件过优越的生活,可实情恰恰相反:一日三餐吃普通而简单的饭菜,一年四季穿普通而简单的衣服,家具大多是陈旧老化的。在保健措施方面,他们也仅仅是常规化锻炼:青年时代天天出早操,每周长跑一两次,偶尔参加球类运动,及至老年只剩健走一项。苏鸿熙老人今年102岁,他说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就是天天走。关于他的“天天走”,还留下一段精彩的故事:他在执教硕博研究生的年代,每天清晨带着一群学生边走边进行英语交流,既增强了体力,又锻炼了口语,解放军总医院人把这个一举两得的事情叫做“马路英语”,几家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苏老曾告诉笔者:“不要小看健走,它是一种最简便、最经济和最有健身效果的锻炼,很多慢性病可以在长期健走中得到缓解,甚至消除,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把它作为第一运动向全世界推广。”


文章来源:《时代报告》 网址: http://www.sdbgzz.cn/qikandaodu/2021/0708/1583.html



上一篇:大力弘扬新时代医学人文精神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安全而高效运行模

时代报告投稿 | 时代报告编辑部| 时代报告版面费 | 时代报告论文发表 | 时代报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时代报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