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年度报告」刷屏,大数据真能代表你?(2)

来源:时代报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不单是这一波App年度报告,我们反过来观察过去几年刷屏的H5传播案例,“人格主导色”亦或“你的荣格心理原型”等,都是通过简单测试、或一些基础信

不单是这一波App年度报告,我们反过来观察过去几年刷屏的H5传播案例,“人格主导色”亦或“你的荣格心理原型”等,都是通过简单测试、或一些基础信息的交互,让结果看起来更强调体现个体差异或者审美偏好,再用一些个性化、浪漫,但实际模糊的定义来满足用户被认可的需求,激发其展示自我和分享的欲望。

这其实是对用户心理以及传播规律的洞察和利用,让H5的内容策划尽可能覆盖最广泛的人群,同时利用巴纳姆效应定义用户,给出笼统的赞扬与合理的脑补空间,再利用群体心理效应的规模力量,掀起一次又一次病毒式传播。

我们把观察的视角拉远,会发现这一套理论和实践出现在不少领域,也能解释很多内容到底为什么会流行。

比如塔罗牌或者星相学。一个人的血型、出生年月到底跟日常发生的这一切有什么关联?Alex大叔和陶白白也不能给出准确而具体的答案,但大部分年轻人都一定在心里发出过感叹,“他说的太准了”。

我们不深究这背后的心理学规律,就从传播的角度来看,不论是测试型H5、用户数据类盘点,还是星座分析,他们都抓住了当下人的两个重要精神需求:一定程度的自我表达和认可,以及面对未知的指引。

看到过去一年我们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流向何处,某种程度上也是审视得失、找到自我定位的过程。

03. 刷屏可能没那么重要

其实对于互联网公司或者品牌方来说,基于用户行为和数据做一个盘点,在当下已经很难重现早些年支付宝账单或者年度歌单刷屏的盛况,加强沟通是主要目的。对于很多垂直类应用或者消费品牌来说,单纯追求刷屏或者靠盘点出圈也并不符合当下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两个趋势变化可以一窥,为什么当下企业扎堆出年度报告,首要目的已经不是刷屏。

第一,互联网流量见顶已是既定事实,所有企业都要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留存,就成了首要任务。

具体到产品运营层面,如何提高用户的实际留存率,一方面要有持续不断的策划运营活动,通过发放补贴或者优惠给到用户实际的正反馈,另一方面就是通过类似年度盘点的内容,借数据唤起用户具体的场景和回忆,建立情感连接。

看了数据盘点,你发现一年365天,加班的100天都离不开外卖和网约车。Livehouse因为疫情被取消的当天,你用网易云把乐队歌单循环播放了几十遍……给数据注入回忆,融入具体的生活场景,这无疑是提高老用户粘性的有效方式,对拉新其实没那么友好。

第二,近几年的互联网年度总结,越来越倾向于针对个人的数据型盘点,而不是基于平台的内容型盘点。

过去我们常常看到的某平台年度十大歌曲、最受欢迎书籍排行榜、年度热门电影等等,如今大多已经失去了热度。我们生活在随处有安利的环境中,这种滞后的内容推荐已经缺乏新鲜感,且与用户的关联性非常低。

因此,针对个人的、个性化的内容更符合用户需求。反过来这也印证了,流量见顶和分散也稀释了平台的话语权,不论是大平台还是中小平台,都很难设置新的议题来左右用户,说到底还是基于已有用户做巩固和价值挖掘。

结语

从盘点平台到盘点用户,这一套形式已经延续了很多年,审美疲劳在所难免。

对互联网平台和品牌方来说,遵守数据隐私安全法规始终是大前提,在用户数据的挖掘和使用层面有既定边界,不能越线。但各家年度报告具体到每一年略有差异的观察和总结维度,则体现了策划人对用户需求和社会变化的捕捉,也是创新的切入点。

年度报告提供了一种“仪式感”的场景,让用户和过去一年说再见,但时代的主题落在个人的身上,一定是避开宏大叙事、真实而又普通的。网友会吐槽一些总结文案过于文艺和矫情,维度和结论也没什么道理,也许只是因为缺乏真实感和想象空间。所以才需要让数据和表达离人和生活更近。

当然,不论互联网和技术的发展到了何种程度,我们也许都无法依靠虚拟世界的镜像看到完整的自己,数据是理性的解法,是让我们审视过往生活的线索,但不是答案。


文章来源:《时代报告》 网址: http://www.sdbgzz.cn/zonghexinwen/2022/0131/1893.html



上一篇:「产业报告」新能源时代开启,电化学储能崛起
下一篇:《2021打印觉醒年代洞察报告》流出:打印机需求

时代报告投稿 | 时代报告编辑部| 时代报告版面费 | 时代报告论文发表 | 时代报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时代报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