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评论|傅逸尘:2010年代军旅报告文学读记

来源:时代报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全文刊于《中国作家》纪实版2020年第8期 点击购买 想象并敞开:文体的自由与可能 ——2010年代军旅报告文学读记 文 | 傅逸尘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倏忽而逝。梳理检视,窥斑知豹,军

△全文刊于《中国作家》纪实版2020年第8期

点击购买

想象并敞开:文体的自由与可能

——2010年代军旅报告文学读记

文 | 傅逸尘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倏忽而逝。梳理检视,窥斑知豹,军旅报告文学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作家作品,在众声喧哗的文学生态中突出重围,独树一帜。作为一种兼具真实力量、思想深度与艺术之美的创作形态,军旅报告文学在探寻战争历史、介入军旅现实、讲好军旅故事等方面具有独特魅力和文体优势;在直面改革强军、表达时代精神的过程中,亦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审美新质,催生了新的题材领域和文学生长点。

从传统的文学期刊、图书出版到电视剧、纪录片、网络连载、时尚杂志特稿、微信公众号、有声书,伴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军旅报告文学的传播途径发生了深刻变化,作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日益扩大。作为一种优质的“IP”资源,军旅报告文学受现实经济利益的影响日渐加深,其审美趣味、叙事方法和接受评价亦不再拘囿于传统、纯粹的文学标准;从密切跟踪社会热点到返身潜入战争历史,报告文学的文体特性极大释放了作家的历史激情和文学想象,历史题材军旅报告文学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看,都堪称繁盛。打捞历史细节、重现战场真实、发掘内在经验的写作伦理,丰富深化了读者既有的历史认知;从“写什么”到“怎么写”,从时代报告到跨界写作,作家们更加注重文体实验和叙事策略。在非虚构写作的影响和冲击下,军旅报告文学的观念、语言与表达方式越发灵活多样,原有的诸多条框和定式被突破,作品的美学风格和文本价值得到丰富与提升;从中短篇幅的及时报告到动辄长篇、超长篇的宏大叙事,军旅报告文学的体量不断增长,长篇化带来了更加宏阔的题材吞吐和表意空间,也考验着作家的文学眼光和思想能力。

整体而言,军旅报告文学作家秉承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文学观念、价值判断、叙事立场等层面坚守“中锋正笔”和“正面强攻”的写作伦理,持续传达主流价值观,勉力弘扬时代主旋律;注重从历史中挖掘民族生存与发展最具“痛感”的经验,更把笔触伸展到了整个民族、国家的历史性巨变的脉搏上,且更加自觉地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出发,构建起从“互见”到“互鉴”的“大历史观”;勇于直面强军兴军征程中激情燃烧的军旅生活现场,细致描绘改革强军大潮对军队、军营和军人的影响和洗礼,更加深刻地观照和发现个体军人的存在、命运和精神世界。

“大历史观”的想象与发现

进入2010年代,历史题材军旅报告文学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创作主体不再受历史成见和思维定式的规限,而是以现代甚至是后现代的眼光重返历史现场,发现民间记忆,重建历史真实,观照当下存在,整体上呈现出更加客观理性,且独具作者风格和思辨立场的“大历史观”。

历史写作的更高境界正在于吸取人类历史的智慧,化间接经验为直接经验,以大历史的深度和大战略的高度切入历史的细节,盘点得失,还原真相,照亮现实。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革命者》(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6月)回望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初心,以史实和抒情并重的笔触,铺展历史细节,张扬人性光芒,塑造了充满人情味、烟火气和存在感的革命者群像。在《南京大屠杀全纪实》(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里,何建明聚焦历史真实,还原战争现场,将这一特殊而重大的历史事件上升到全人类命运的高度进行审视;深入历史的暗处和细部,探触人性中野蛮和罪恶的边界;以罕见翔实的一手资料揭示众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以犀利痛切的反思和批判呼唤今人正视历史的教训。何建明更加注重对事件本身做出全面、客观、系统性的分析判断,既写了被害者、亲历者口述的历史,又呈现了日方、国际社会其他方面人士的讲述和经历。《南京大屠杀全纪实》不再拘泥于单一的立场、情感和视角,而是多角度、多层面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有沪淞会战的顽强抵抗和失败后的大面积溃败;有南京沦陷前的战事布防和谋求停战后的撤军令;有日军肆意虐杀的残暴也有放弃抵抗的军民的软弱;有拉贝、魏特琳的人道主义的爱,也有汉奸麻木自私的为虎作伥;有远东国际法庭上的控诉,也有证据材料缺失的遗憾;有日本右翼分子的无耻否认,也有日本士兵忏悔日记的摘录……以往那种二元对立的抗战叙事在进行政治宣教和迎合民族心理时是有效的,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往往会遮蔽历史的丰富和驳杂,进而阻断各方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可能性。马丁·布伯所谓“独白的生命”向“对话的生命”的转化,在考察历史题材军旅报告文学时便具有了特殊的意味。《南京大屠杀全纪实》的成功之处正在于搭建起了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使得各个政治势力之间能够在同一历史场域和精神时空中“互见”。而这种“互见”的“大历史观”,恰恰是中国“抗战文学”极为稀缺的。


文章来源:《时代报告》 网址: http://www.sdbgzz.cn/zonghexinwen/2020/0804/451.html



上一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报告会
下一篇:兰西在云端举办《民法典》宣讲报告会

时代报告投稿 | 时代报告编辑部| 时代报告版面费 | 时代报告论文发表 | 时代报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时代报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